农业污水,涵盖了农牧业生产排出的污水,以及降水或灌溉水流经农田后排出,亦或是从农田渗漏而出的水。曾经,农业生产活动对水体影响甚微,但随着化肥、农药的大规模使用,它已然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源头。
农业污水,涵盖了农牧业生产排出的污水,以及降水或灌溉水流经农田后排出,亦或是从农田渗漏而出的水。曾经,农业生产活动对水体影响甚微,但随着化肥、农药的大规模使用,它已然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源头。
一方面,氮、磷、钾肥的使用引发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;另一方面,那些高残留、难降解的农药,也导致了水体污染,进而出现农业污水污染全球水质的严峻现象。其中,雨水或灌溉水流过农田表面后排走的水,是农业污水的主要来源,农田径流中主要含有氮、磷以及农药等污染物。
在饲养场,牲畜粪尿排泄量巨大。若用未充分消毒灭菌的粪尿水浇灌菜地和农田,会致使土壤污染;若粪尿被雨水冲进河溪塘沟,则会污染饮用水源。特别是在饲养场临近河岸以及冬季土地冻结的情况下,这种污水对周边水生、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更为严重。

以下是农业污水的主要检测项目:
氮:施用于农田后,未被植物吸收利用,也未被微生物和土壤固定的氮肥,构成了农田径流中氮素的主要来源。当化肥以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形态存在时,尤其容易随径流流失(相关内容可参考化肥污染)。此外,农田径流中的氮素还源于土壤中的有机物、植物残体,以及施用于农田的厩肥等。通常情况下,土壤中全氮含量处于 0.075% - 0.3% 之间,以表土层厚 15 厘米计算,每公顷全氮含量在 1500 - 6000 公斤,每年每公顷矿化的氮约为 30 - 60 公斤。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土壤,其农田径流的含氮量差异较大。
磷:土壤中的全磷量为 0.01% - 0.13%,水溶性磷为 0.01 - 0.1ppm。土壤中的有机磷相对不活跃,无机磷也容易被土壤固定。例如,荷兰海相沉积粘土农田径流中的含磷量约为 0.06 毫克 / 升,河流沉积物粘土农田径流含磷量约 0.04 毫克 / 升,而从挖掘过泥炭、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流出的径流,含磷量约为 0.7 毫克 / 升。水稻田由于长期渍水,会使土壤中可溶性磷量增加,每年每公顷的失磷量较多,约为 0.53 公斤。土壤中的氮、磷等营养元素,会随着水流以及径流中的土壤颗粒一同流失。大部分耕地含磷 0.1%、氮 0.1% - 0.2%、碳 1% - 2%,所以,当农田土壤侵蚀 1 毫米时,每公顷土壤的径流中就会有磷 10 公斤、氮 10 - 20 公斤以及碳 100 - 200 公斤。
农药:一般而言,农田径流中农药的含量并不高,流失量大约为施药量的 5%。如果施药后短期内遭遇大雨或暴雨,那么第一次径流中的农药含量会相对较高。水溶性强的农药,主要存在于径流的水相部分;而吸附能力强的农药,如 2,4 - D、三嗪等,会吸附在土壤颗粒上,随着径流中的土壤颗粒悬浮于水中。